4月9日,江西省"百县百校"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宜春市上高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主办,上高县科协与上高中学联合搭建科学教育实践平台,特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海研究员担任主讲,通过沉浸式科学课堂为青少年打开认知自然的全新维度。
从雪域科考到微观晶体:科学家成长叙事激发科学志向
李兰海研究员以《冰晶启示录——解码雪花里的自然密码》为主题,创新采用"科学家成长史+科学发现双线叙事"模式。开场通过展示泛黄的科考日志、极地工作影像,讲述从西北边陲少年到冰川学者的蜕变历程,拉近顶尖科研工作者与青少年的心理距离。在科学探究环节,依托高精度显微摄影呈现的雪花分形结构动态图谱,配合三维建模还原的雪晶生长过程,将深奥的大气物理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科学剧场。
多模态交互构建认知闭环:从现象观察到生态思辨
课堂设置四大认知模块:通过干冰实验具象化展示凝结核作用,运用偏振光显微装置观测冰晶光学特性,播放高山积雪水文监测纪录片揭示固态水循环机制,最后引导学生分组构建"雪花-气候-生态"关系模型。当大屏同步显示新疆积雪生态站实时监测数据时,学生们惊叹于"每片雪花都在参与地球系统运作"的科学事实。
科学精神传递:在追问中延续探索薪火
“为什么南极雪晶呈现针状结构?""人工降雪与自然降雪在晶体形态上有何本质区别?"面对学生抛出的十余个专业问题,李兰海以"科学追问方法论"进行引导式解答,并分享其团队在阿尔泰山脉追踪雪花迁徙路径的科研故事。活动尾声,200名学生同步开启"校园雪花观测计划",通过配发的手持显微设备,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持续月余的科学实践活动。
据活动组委会介绍,此次示范课通过"科学家领衔+数字技术赋能+实践体系延伸"的创新模式,打造了科普教育的标准化样板。全省100个县区将参照此范式,陆续开展气候科学、生态保护等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预计覆盖超10万青少年群体,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基层活力。